近日,美國蘭德公司發布題為《美國燃煤發電工業基礎》(Characterizing the U.S. Industrial Base for Coal-Powered Electricity)的報告,指出燃煤發電為美國提供了約46%的電力,但現有的大部分燃煤發電機組使用時間已達到了25~45年,美國建設新的和維護現有的燃煤發電機組需要設備、勞動力以及項目管理等保障。報告主要結論如下: 一、美國在燃煤發電裝備運行和維護以及污染物控制方面具備一定能力,但持續發展的能力不足。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預測,2015~2035年,全球將新增超過800GW燃煤發電裝機容量,其中有600GW在中國,年均增長30GW,從傳統燃煤發電機組向配備碳捕集與封存(CCS)的先進燃煤發電機組轉型是十分重要的。美國新增燃煤發電容量僅為2GW,雖然美國企業可通過在全球市場開展業務以保持一些關鍵能力,但其國內燃煤發電機組新增市場規模太小,已經影響了美國新建常規或先進燃煤發電機組在整體設計、專業項目管理、進展調度和采購,以及勞動技能等方面的持續發展。如先進燃煤發電系統(超超臨界、IGCC和富氧燃燒等)尖端燃燒技術無法掌握全部關鍵經驗,需要美國利用其他國家資源開展示范獲取經驗。 二、燃煤鍋爐是煤電工業發展的基礎,目前設備市場已呈全球化趨勢。燃煤發電設備和建設市場是全球性的,在設備需求或發電廠建設方面,美國已經不占主導地位。大部分新建燃燒電廠在美國以外國家,尤其是在中國。自1990年以來,中國燃煤發電廠安裝容量每年超過10GW,2006年達到高峰超過80GW。與此相比,美國2010年新的裝機容量僅為6GW,而且這是美國過去20年的最高值。幾乎所有的承壓部件制造都是在美國以外的國家,主要是在亞洲,其次是東歐。不過,美國仍有幾家企業保持核心工程設計和技術開發能力,包括少數總部設在美國、制造業務在海外的公司。因此,海外市場供需雙方對美國企業都格外重要。 三、勞動力缺乏會提高建設和運營成本。目前,燃煤發電缺少熟練工人,預計這種情況在未來幾年會更嚴重。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顯示,化石燃料發電廠勞工數量減少和熟練工人短缺可能會抬高勞動力成本并減緩燃煤發電機組的建設進度。但如果燃煤電廠需求持續增加,勞動力短缺問題則可以較好地解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有全球性的持續發展的燃煤發電機組市場,相關技術知識將會持續傳承,不會中斷;與燃煤電廠一并發展的運維管理市場和污染物控制設備安裝市場,以及其他發電技術的建設(如燃氣發電廠)市場,將提供相關職業培訓;企業也可開展培訓以增加勞動力的規模和能力,保證對勞動力的持續需求。 四、美國新建燃煤電廠近期出現了建設成本增加和進度拖延現象。與所有建設行業一樣,新建燃煤電廠也出現了建設成本增加和進度拖延現象。IHS CERA電力資本成本指數和HIS CERA歐洲電力資本成本指數顯示,在過去十年中電廠成本增加了近一倍,這些數據包括煤、天然氣和風力發電項目,但不包括核電。美國能源信息署資本成本報告顯示,煤電成本增加,但天然氣發電成本沒有增加。IHS公司表示,成本上升一方面是由于鋼材等原材料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是由于熟練工人短缺。 五、潛在的不確定因素可能進一步增加美國燃煤電廠成本并延長施工進度。潛在的不確定因素包括:未來十年或更長時間長期缺乏新建燃煤發電機組,加上大量的職工退休可能會對美國發電成本造成影響;CCS等技術的成本也是一個因素,例如近期首座586 MW的IGCC電廠成本增加,主要是由于無法預見的工程挑戰和變化、超過預期的原材料數量需求以及延誤,這些都增加了項目成本;人力資源因素體現在工人生產力不足,特別是專業焊接服務能力不足。 報告表示,從根本而言,美國燃煤發電工業基礎的增長能力取決于未來需求,在需求高度不確定的情況下,取決于下列因素:一是對經濟增長的預測,二是煤電相比于其他發電技術的競爭力,三是煤電和其他發電技術的效率、減排技術的發展以及未來減排監管途徑等。 (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 ? |
您當前位置:首頁 > 正文
美國燃煤發電工業基礎概況
發布時間:2012-02-02
來源:國家能源局
大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