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與廣東火電工程總公司在廣州簽訂了海南昌江核電廠1、2號機組常規島及部分BOP子項安裝工程合同。截至目前,海南昌江核電工程已提前或按期完成汽機廠房底板施工等8個重要工程節點,工程安全、質量、進度和投資均處于受控狀態。上半年項目共完成投資13.53億元,迄今累計完成投資47.76億元。 作為新能源建設的“巨無霸”工程,以昌江核電站為代表的海南新能源產業發展與利用方興未艾,而積極發展太陽能、風能和生物質能等新能源,是海南優化能源供應、調整能源結構的必由之路。 產業基礎初步夯實 新能源是國家加快培育和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十一五”期間,在“大企業進入、大項目帶動、高科技支撐”發展戰略的指導下,海南省在太陽能、風能、核能、生物質能發展等方面均取得一定進展,為“十二五”期間海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其中,新能源產業發展方面,海南英利一期擴建項目已于今年下半年投入運行并逐步釋放產能,二期200兆瓦多晶硅太陽能電池完整產業鏈項目、200兆瓦單晶硅太陽能電池項目正在緊張建設中;天聚200兆瓦晶硅太陽能電池片生產線已于去年11月投產;投資2億元的中海油6萬噸生物柴油示范項目2010年初投產。 在建項目中,投資24億元的漢能一期250兆瓦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線計劃年內投產;投資1.2億元的海南神州新能源日產2萬立方米工業沼氣項目計劃年底建成。 新能源利用方面,海南電網公司透露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海南省已建新能源裝機容量達249.5兆瓦,其中風電項目244.5兆瓦,生物質發電項目5兆瓦;在建新能源裝機容量30兆瓦,均為生物質發電項目。 省工信廳透露的數據顯示,在2009年海南新能源消費總量中,水能、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消費量所占比例達30.6%,遠遠超過國家設立的2020年的15%左右的目標。海南省沼氣產業縣、鄉、村三級覆蓋率位居全國前列。 新能源發展潛力巨大 當前,海南省可再生能源結構中絕大部分是水能,太陽能、風能和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的比重還很低,發展潛力巨大。 記者從省發改委了解到,海南省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166小時,如果利用海南省荒地面積l%建設太陽能光伏(光熱)電站,可建設容量達200萬千瓦; 利用現有建筑屋頂面積10%用于安裝太陽能屋頂發電系統,可安裝容量25萬千瓦。近兩年光伏發電呈迅速發展態勢,2010年全球裝機容量達4000萬千瓦,我國為70萬千瓦。海南省現有裝機容量僅200千瓦,正在推進建設裝機容量21萬千瓦。 風能利用方面,海南省已有華能文昌風電場、東方感城風電場、東方風電場、儋州峨蔓風電場、中海油四更風電場等5個風電項目投產。海上風電預計可開發裝機約500萬千瓦,但目前尚未開發。 生物質能利用方面,全省年生產各類農作物秸稈估計300萬噸,目前肥料化、飼料化、能源化等綜合利用率僅為30%;201O年全省城市生產垃圾年約130萬噸。在沼氣化利用和發電方面,已建成戶用沼氣l7.65萬戶、小型沼氣936處、大中型沼氣121處,建成聯網垃圾處理沼氣發電裝機2000千瓦、農村大型養殖沼氣發電裝機1030千瓦、垃圾焚燒發電裝機3000千瓦。 謀劃發展新路徑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海南新能源產業總量很小,太陽能規?;煤彤a業發展尚未形成,海上風能有待開發,生物質利用技術主要依靠進口,新能源發展現狀與國內先進地區水平差距較大。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海南省能源供求矛盾日趨突出,雖然海南能源消費結構優質化水平高于全國,但長期以來,海南一次能源主要依賴從島外調入。因此,大力發展太陽能、風能和生物質能等新能源,是海南優化能源供應、調整能源結構的必由之路。 根據對“十二五”能源發展規劃研究的成果,2012年全省新能源發電裝機將達35萬千瓦以上,占電力裝機的比重超過7%;新能源實現替代常規能源50萬噸標準煤,占全省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3%。2015年全省新能源發電裝機將逾230萬千瓦,占電力裝機的比重超過25%;新能源實現替代常規能源250萬噸標準煤,占全省能源消費的比重提高到12%以上。 省發改委建議,為促進新能源發展,海南省應用足用好國家相關扶持政策,在規劃范圍積極組織申報項目,爭取國家支持和補助。對于沼氣產業化項目,建議海南省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大力推進農戶沼氣聯網、大中型沼氣工程,推進生物燃料工程,以替代置換相應的天然氣、柴油等燃料,促進節能減排和海南省經濟可持續發展。 省工信廳主要負責人說,新能源是海南省“十二五”期間重點發展的八大支柱產業之一,海南省將拓展太陽能光伏產業鏈條,有序推進風電規?;l展,結合海南省資源特色發展生物柴油、燃料乙醇、工業化沼氣等生物質能源,安全利用核能,加快太陽能熱利用技術推廣應用。(記者梁振君 見習記者宋敏) |
您當前位置:首頁 > 正文
海南新能源發展潛力巨大 太陽能等成為新寵
發布時間:2011-09-06
來源:海南日報
大中小